米易县人民医院由迷易县卫生院逐渐发展而来,1952年6月迷易县卫生院成立,办公地址设在县政府大楼院内,临时开设门诊。 1956年9月接米易县人民委员会通知,为统一医疗机构名称,医院更名为米易县人民医院。 1958年建立外科手术室和检验室,开展阑尾炎切除术等下腹部手术,培训卫生员29名。 1959年3月建立中国共产党县医院支部,设立党支部书记1人,同年病床增至30张。 |
1960年元月,住院部实行护士夜班制度,设代理护士长1人。6月第一批本科生到院工作。 1964年,在西昌地区医院的辅导下,开始进行胆囊摘除术、胆总管探查术、卵巢囊肿摘除术和水囊引产术。 1969年6月,县卫生防疫站、县妇幼保健站与县医院合并,院内设防疫组、妇保组。 |
1970年增设口腔科。同年米易县革命委员会责令县医院与国营二旅社对调房产,门诊部划归电信局使用,直至1974年复原。 1978年9月,医院革委会停止职权。根据卫生部颁《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》,医院设内儿科、外妇科、药械科、办公室、门诊部、护理部,设各科护士长和总护士长。任命了各科室负责人。 1979年9月,渡口市护理质量检查组到医院检查护理工作,推动了护理质量与护理制度的完善。当年“攀枝花钢铁公司职工医院"与医院结成定向协作单位,先后派出各科专业人员到县医院举办学术讲座,进行技术协作。 |
1980年米易县为全省三分之一卫生事业重点建设县,省、市、县拨款28万元新建住院部大楼3405平方米,共三层,分别设为外科、妇产科、内儿科病房,同年设立五官科。 1981年9月,卫生局批准医院病房设置计划,内儿科病房40张,外科病床30张,妇产科病床20张,传染科20张,计110张,实际设置病床105张。全院有职工124人,业务收入22万元。 1982年建立资料统计室、病案室。实行院党支部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院内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。护理部实行总护士长、分科护士长制度。根据卫生部《关于坚决防止医疗责任事故的通知》精神,开展以病历书写和护理质量为重点的医疗质量竞赛活动,着重基本技能的训练。院、科两级加强了医疗、护理质量监督检查,防止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。 1985年医院制订改革方案(试行),实行院长负责制。11月,多方筹集经费45万元,新建门诊大楼。同年,成立工会组织,选举产生第一届工会主席。 1986年10月,门诊大楼竣工,建筑面积2893平方米,实际投资48万元。 1988年贯彻四川省县级医院管理南川会议精神,新建预防保健科,加强了传染病管理。购置了日本进口B型超声波机等设备,加强了五官、口腔、放射、检验等专科管理,开设新项目。医院收入第一次突破100万元大关,收减支略有节余。 |
1994年2月,经县卫生局批准,县卫生进修学校合并给医院,保留培训基地。 1996年 6月,外科开展 “经皮肝穿刺引流术、胆总管空肠吻合术”和“肢体骨外固定架应用”新技术填补了我院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。6月,“颈肩腰背腿疼痛专科和胆肾结石专科”挂牌。 9月,开设了县医院专家门诊暨第二门诊部。 1997年 8月15日,设立康复医学科。 11月21日,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市、县考评组的验收,成为县卫生系统首家档案达标的单位。 1998年 8月11日,顺利通过市爱婴医院评审组的考评验收,成为国家爱婴医院。 9月22日,医院被定为攀枝花市卫校教学实习医院。 11月15日,医院顺利通过攀枝花市医院评审委员会的考评,成为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。 1999年 6月2日,妇产科城北门诊开业。 9月20日,医院在城北开设了“米易县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” |